來源:中工網
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。中鐵電氣化局裝備公司駐地院內,四處一片漆黑,唯有研發(fā)中心辦公室還亮著燈光。走近看這里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。就是在這里,裝備公司研發(fā)中心團隊四年如一日,默默堅守在科研第一線,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——完成科研課題17項,獲得國家專利11項,基本實現接觸網施工全工序機械化,為保持“中國電化裝備領先”的獨特優(yōu)勢提供了技術保障。
新研制的國產恒張力架線車在朝凌客專架線
牢記使命擔當 為“交通強國”貢獻力量
“我們終于完全掌握了恒張力放線車的結構原理和控制技術,再沒有什么技術壁壘了!”2020年6月10日,我國首臺模塊化恒張力架線作業(yè)車在新建鐵路黃大線上線,成功架設接觸網導線,打破國外行業(yè)壟斷,當消息傳回研發(fā)中心時,整個團隊沸騰了。
隨著高速鐵路的快速發(fā)展,中國高鐵已經成為一張亮麗的的國家名片。但是修建高速鐵路的關鍵設備——恒張力架線車,卻始終未能實現國產化。當年花重金從國外引進的恒張力架線車,在為中國高速鐵路建設立下汗馬功勞后,如今也是故障頻出,進入“老齡化”階段。
在更換恒張力架線車配件時,由于國外廠商設置的技術壁壘,具備同樣功能國產配件往往與車機無法兼容,必須采用進口配件。和國產配件相比,有的進口配件在價格上竟貴出十幾倍。
“交通強國,鐵路先行”,中國高鐵引領世界高鐵發(fā)展,就不能在核心施工設備上掉鏈子。2019年11月,研發(fā)中心正式確定選題,研制國產化恒張力架線車。為了表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,他們給自己課題組命名為“破樓蘭”。
從那一刻起,這個最大年齡55歲,平均年齡41歲的7人團隊高效運轉起來。為了研發(fā),他們有人推遲了自己的婚期,有人因照顧不到家里身患重病的老人而偷偷拭淚……。
搞研發(fā)沒有一帆風順,研發(fā)過程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。隨著一次次失敗和一次次方案優(yōu)化,經過200多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,國產化恒張力架線車終于被研制成功。新設備采用先進的模塊化布局理念,和同類型設備相比長度由26米縮短至15米,重量減少2/3,采用數字化控制,架線精度達到0.02毫米,遠高于0.1毫米的驗收標準,實現了質量提高、效益提升、成本下降的預期目標。
堅持科技強企 助推“中國電化裝備領先”
研發(fā)中心堅持踐行“機械化換人,自動化減人”的科技強企目標,著力破解電氣化鐵路工程建設中突出矛盾和問題,逐步凸顯中鐵電氣化局特色優(yōu)勢,不斷提升電氣化鐵路智能建造水平。
京張高鐵是國家智能高鐵示范工程。為了建設“智能京張”,打造中國智能高鐵品牌,中鐵電氣化局在2018年提出“智能建造京張”的目標。研發(fā)中心團隊研制了智能立桿車,并用于京張高鐵建設,它是針對高鐵接觸網H型鋼柱組立的智能化專業(yè)機械裝備。然后由高精度運動部件將鋼柱移動到基礎上方,讓基礎螺栓穿過鋼柱底座螺孔,擰緊螺帽,完成鋼柱組立安裝。智能立桿車徹底打破了傳統立桿車的結構和工作方式,與傳統方式相比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經濟。
在堅石地質條件下的接觸網基礎坑開挖,一直是制約施工效率提升的難題。為此,研發(fā)中心研制了堅石坑挖掘機,它與傳統人工開挖相比,效率至少提升50倍。
研發(fā)中心始終以現場施工需求為導向,牢記“讓安裝工人更輕松,讓工程建設更高效”使命,鎖定接觸網施工工序需求,大力實施“軌行設備 ”研發(fā)工程,先后研制了挖坑機、腕臂智能安裝機器人、旋挖鉆等高精尖設備,實現中國電氣化鐵路施工全工序機械化、自動化作業(yè)。
格拉攻關試驗臨時黨支部在接觸網下部基礎試驗攻關過程中發(fā)揮了巨大作用
堅持黨建引領 打造“科研鐵軍”
青藏鐵路格拉段電氣化改造工程是國家西南部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的重點項目。為給青藏鐵路格拉段電氣化接觸網基礎施工組織優(yōu)化設計提供重要依據,今年4月份,中鐵電氣化局裝備公司承擔了接觸網下部基礎實驗任務。為充分做到讓專業(yè)的人干專業(yè)的事,裝備公司以研發(fā)中心為主體成立了實驗小組,負責格拉段接觸網下部基礎實驗。
格拉段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,缺氧、高寒、缺水是當地環(huán)境特點,被稱為“生命禁區(qū)”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搞實驗,困難可想而知。
“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”,為充分發(fā)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,保證實驗任務順利完成,經實驗小組申請,裝備公司黨委批準,“格拉攻關試驗臨時黨支部”于4月5日在前往青藏高原的火車上成立。臨時黨支部有7名黨員,研發(fā)中心占了5名。
臨時黨支部在車輛轉場、編組、作業(yè)安排方面,在整個試驗實施過程中始終發(fā)揚沖鋒在前,不怕困難的優(yōu)秀品質。試驗小組成員常常在凌晨5點,天還擦黑的情況下,準備一天的試驗工作。他們在黨員同志帶領下,懷里揣著便攜氧氣罐,冒著寒風,踩著崎嶇不平的道渣,到車上對車輛進行預熱,對車輛技術狀態(tài)進行檢查,確保機械設備能夠正常使用。
在試驗現場,黨員以第一個上車,最后一個下車為榮,他們沖在前,作表率,以實際行動擦亮黨徽底色。試驗小組全體人員在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,克服高原缺氧、高寒的艱苦環(huán)境;克服頭疼、呼吸困難的生理極限,現場作業(yè)嚴格執(zhí)行標準化操作流程,做好現場施工的安全把控,確?;A試驗順利進行。
4月13日,在青藏鐵路格拉段沱沱河車站,隨著第一樁緩緩落入凍土基坑內,由青藏鐵路格拉段電氣化造接觸網下部基礎實驗取得圓滿成功。
在踐行“交通強國,鐵路先行”的使命過程中,裝備公司研發(fā)中心以雷厲風行的作風,敢打硬仗的態(tài)度,拼搏奉獻的血性,不斷推動“中國電化裝備領先”。(劉帥兵)
推廣
責任編輯:姚怡夢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