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記者 鄧楠 濰坊報道
近年來,高密市堅持把基層黨員教育提質增效賦能擺上重要位置,以“優(yōu)選、嚴管、重育、活用”為核心,著力打造一支“類別豐富、結構合理、經驗充足、務實高效”的復合型師資隊伍,目前已建立81市鎮(zhèn)黨員教育師資庫。
優(yōu)化“四個一批”,統(tǒng)攬全局選師資。堅持“專、兼、邀、育”多措并舉,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充實師資隊伍,確保師資隊伍建設專業(yè)性、引領性、接續(xù)性。層層把關“推一批”。下發(fā)專門通知,明確政治性、典型性、實戰(zhàn)性標準,通過個人自薦、黨員群眾舉薦、單位推薦“三薦”方式,廣泛挖掘各方優(yōu)秀教師資源,全市共收到師資推選報名610余人。唯先唯才“邀一批”。聚焦省市黨校教授、院所專家等高層次專家學者,以及濟南、威海等外地先進地區(qū)典型人物,定期邀請來高開展授課110余場次,推動基層黨員解放思想、開拓眼界、拉高標桿。注重實踐“聘一批”。集聚黨政領導干部、致富能手、高級技師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先進村(社區(qū))黨組織書記等“高手”“榜樣”,組建一支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本土師資隊伍,深入開展“我來講黨課”“身邊榜樣講黨課”活動,提高黨員服務鄉(xiāng)村振興、投身基層實踐能力。著眼長遠“備一批”。舉辦“品味美好 共話未來”等主題講解員評選活動,從機關、社區(qū)選拔培育50余名業(yè)務骨干,組建一支素質硬、服務優(yōu)、形象好的講解員隊伍,成為高密故事的“宣傳員”“代言人”。以每月青年人才黨支部主題黨日為契機,開展“青年先鋒”論壇,組織青年黨員談感悟、話心得、講業(yè)務,鍛煉隊伍、展示風采、比學趕超,30余名青年黨員脫穎而出,為黨員教育師資庫持續(xù)補充后備力量。
實施“一項工程”,強化鍛煉提素質。深入實施教師“提素賦能”工程,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(yǎng)、專業(yè)能力和教學教研水平。集中學習練“基本功”。扎實開展業(yè)務知識集中學習活動、堅持黨校講師每日晨學制度,通過換崗授課、交流心得、經典誦讀等形式,不斷深化教師對黨的理論創(chuàng)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,切實提高教師的業(yè)務理論水平。外出培訓開“新眼界”。堅持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,教學需求與個人發(fā)展需求相結合,與上級工作要求相結合,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外出培訓30余期,幫助教師更新知識、開闊視野。結對聯系增強“硬本領”?!袄辖處煛迸c“新教師”結對聯系,從選題、備課、說課、試講到授課,對青年教師、外聘講師進行全方位的跟蹤指導,切實提高青年教師、外聘講師授課水平,“新講師”以新思想、新活力激發(fā)“老講師”內生動力;針對市級教師理論水平高、實踐經驗差,鎮(zhèn)村教師實踐經驗足、理論水平低問題,開展市委黨校骨干教師下鄉(xiāng)鎮(zhèn)活動,舉辦“師資沙龍”探討10余場、師資培訓班6場、現場教學活動67次,舉行試講16場次,發(fā)現推薦優(yōu)秀外聘講師15名,拒絕不合格講師1名,推動優(yōu)勢互補、互促并進。分類管理顯“獨門技”。圍繞“全力以赴拼經濟”主題,實行分領域、分類別管理師資隊伍,建立以8名黨校講師為主的理論宣講隊伍;把發(fā)展現代農業(yè)、壯大集體經濟作為農村黨員培訓重點,建立以29名農業(yè)農村專家、農村黨支部書記為主的實踐技能隊伍;把密切聯系群眾、精細基層治理作為城市社區(qū)黨員培訓重點,建立以6名民政部門業(yè)務骨干、城市社區(qū)黨組織書記為主的基層治理隊伍等,發(fā)揮講師的專業(yè)能力,在個性上幫助黨員彌補知識空白、經驗盲區(qū)、能力弱項。
開設“四大課堂”,用好師資求實效。依托課堂建舞臺、搭平臺、擺擂臺,針對機關事業(yè)單位黨員、兩新組織黨員、農村黨員、離退休黨員、流動黨員等不同群體,分領域、分類別、分課堂施教施訓,推動黨員教育工作見實效。教室課堂展風采。制發(fā)《黨員進黨校培訓需求調研表》,根據黨員培訓需求合理調配教師,讓教師把本事亮出來、才能展出來。豐富授課形式,在講授理論的同時,適當增加現場互動、集中研討等方式,提高黨員參與度和講師授課積極性。云上課堂提效率。針對年輕黨員、流動黨員,利用微信群、“燈塔-黨建在線”“學習強國”平臺等線上載體,建立“網上黨校”“掌上課堂”“流動課堂”,精選一批教師以紅色故事、典型榜樣等為主題,傾心打造《我和我的家鄉(xiāng)》《高密百年紅色印記》等黨員教育片100余部,實現了黨員走到哪,黨課就講到哪。板凳課堂接地氣。鼓勵教師進社區(qū)、進企業(yè)、進田地、進家門,“同坐一條板凳”開展理論宣講、政策解讀、技術教學,面對面聽取一線黨員意見建議,現場調研生動案例充實教學課件,讓教學更貼近黨員生產生活。對因病因事不能到場學習的黨員,開展“送教上門”活動,開展結對幫扶、政策講解近千場次。省黨代表劉莉將課堂開到田間地頭,向農民黨員現場講解種植新技術,累計舉辦20余期,深受黨員歡迎。現場課堂見真章。引導各級教師深入初心學堂、晏子紀念館等50余處教學基地,爭做現場教學基地講解員,既掌握面上基本知識,又深挖故事背后內涵,讓教學更深入、更全面,在與黨員的互動教學中受教育、增本領、提素質。
健全“三項機制”,嚴格管理提效能。突出“嚴”的主基調,以制度為抓手、用機制做保障,確保教師選優(yōu)培強用好。健全綜合協(xié)調領導機制。建強校務委員會隊伍,各鎮(zhèn)街區(qū)配備3名人員專職做黨校工作,壓實街道黨校主體責任,每月至少一次校務會、每半年至少一次專題會,將教師隊伍管理作為重要議題,及時發(fā)現問題、解決問題。目前,已研究解決教師教學思路、課題選擇、培訓范圍等問題10余件。健全教師課程優(yōu)選機制。開展精品課評選活動,被評為校內精品課的教師,實行“三優(yōu)先”,即在參加各類授課競賽評比時,予以優(yōu)先選派;在安排教師外出學習、考察進修時,予以優(yōu)先安排;在評先樹優(yōu)、職稱評聘等方面予以優(yōu)先考慮。健全嚴密的教學管理機制。出臺《高密市鎮(zhèn)街黨校工作手冊》,建立健全校務工作會議、教學組織、教學評估、檔案管理等制度體系,制發(fā)《黨員進黨校培訓課程及講師質量測評表》,每期學員對師資授課情況進行測評打分,測評結果反饋至教師所在單位,作為教師年度考核、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